今年9月底即將有4位大法官任期屆滿,總統府表示將進行大法官提名程序,總統蔡英文昨(8)日核定成立「112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將由副總統賴清德任召集人,協助總統提名4位大法官後,咨請立法院同意。
報導引述FBI特工說,徐延軍這個國安部高級別官員「就是聯邦調查局所需的例子」,因為當FBI到美國公司和大學談論威脅時,經常被存疑的民眾要求提供證據來證明竊取商業機密是中國政府指使的行動若即便奧斯卡女主角獎仍屬未定之數,難以計量英國電影業界與美國影藝學院演員分支,對賽果的影響孰重孰輕,至少楊紫瓊已突破亞洲演員在奧斯卡主角獎項目的既定成見,幾乎要成就首位奧斯卡亞洲影后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一切成真,這項紀錄也將與首部以非英語片之姿,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上流》一樣,成為近年奧斯卡亞洲熱的經典指標事件。楊紫瓊的奧斯卡得獎熱度,越到獎季後期有逐漸甩開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的趨勢,在英國電影學院獎(簡稱為BAFTA)、美國演員工會獎(簡稱SAG)與美國獨立精神獎,兩人同場競技的三回合中,楊紫瓊以兩勝一敗略佔上風。運轉中的攝影機與近60年前看著薛尼鮑迪(Sidney Poitier)登台成為奧斯卡首位黑人影帝那晚一樣,如實地將奧斯卡紀錄的新頁,透過轉播報送給關注此事的世人。文:Oliver Tu試想楊紫瓊在今(2023)年第95屆奧斯卡的典禮,登上杜比劇院的頒獎台,接過小金人的雙手興奮地都要出汗若即便奧斯卡女主角獎仍屬未定之數,難以計量英國電影業界與美國影藝學院演員分支,對賽果的影響孰重孰輕,至少楊紫瓊已突破亞洲演員在奧斯卡主角獎項目的既定成見,幾乎要成就首位奧斯卡亞洲影后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運轉中的攝影機與近60年前看著薛尼鮑迪(Sidney Poitier)登台成為奧斯卡首位黑人影帝那晚一樣,如實地將奧斯卡紀錄的新頁,透過轉播報送給關注此事的世人。文:Oliver Tu試想楊紫瓊在今(2023)年第95屆奧斯卡的典禮,登上杜比劇院的頒獎台,接過小金人的雙手興奮地都要出汗。儘管薪資成長已放緩,分析師認為這對聯準會仍然不夠,因為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支撐收入,進而支撐需求。
倫敦FTSE 100指數小跌10.31點或0.13%,收7919.48點。決策官員一直擔心薪資升高可能助長通膨,使抑制物價更加複雜。華爾街預期,美國2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22.5萬人,不如1月增加的51.7萬人,失業率保持在53年來最低的3.4%。部分投資人預期,聯準會為冷卻通膨與鮑爾口中「火熱」的就業市場,3月可能改為升息2碼。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3大指數在鮑爾發言後幾乎一路向下,道瓊工業指數終場重挫574.98點,跌幅1.72%,收在32856.46點。
升息1碼的機率不到30%,一週前則是76%。自2月起,就業、消費、製造業生產等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韌性十足,通膨降溫似乎遭遇瓶頸,加上鮑爾先前就預告通膨回歸聯準會目標2%之路將「顛簸不平」,投資人已逐漸做好聯準會升息循環頂點可能高於先前預測的準備,鮑爾今天的鷹派(主張緊縮貨幣政策)發言印證投資人觀點。」 標普500指數跌破4000點關卡。為對抗通膨,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示意利率可能升得更高、維持更久,投資人憂心聯準會3月下旬可能升息2碼。
他表示:「如果所有數據顯示有必要加快緊縮,我們準備加快升息步伐。鮑爾表示:「讓通膨率回落到2%目標的過程仍然漫長,且可能顛簸不平。聯準會今年2月初決議升息1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達4.5%至4.75%,處在2007年以來最高點阿拉巴馬州(Alabama)地方新聞平台《AL.com》表示,儘管該草案並沒有明確點名民主黨,但外界普遍認為《終極廢除法案》是共和黨刻意攻擊民主黨的產物,畢竟民主黨於1800年代初期與中期,多屬奴隸制度的支持者,美國南方民主黨當時力挺奴隸制的聲浪尤為鮮明,且在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後的數十年間,民主黨亦為反對民權改革的代表者。
文:張瑞邦(Tucker Chang)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共和黨籍參議員英格利亞(Blaise Ingoglia)近日向佛州議會提交《終極廢除法案》(The Ultimate Cancel Act),而遭「廢除」的對象正是民主黨,倘若該法案順利通過,則該州民主黨恐不復存在。英格利亞辦公室在遞交該法案後也公開批評民主黨,宣稱該政黨於1840年、1844年、1856年、1860年和1864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上,毫不掩飾地聲援奴隸制度。
美國《佛州公共廣播電台》(WFSU)則披露,一旦該法案通過,除了佛州民主黨將被「消滅」外,已參與選民登記的480萬名佛州民主黨選民,其原支持政黨的註記將被改為「無黨派」,但由共和黨所帶領的州政府會提供修改程序,讓這些選民能有機會加入「一個同樣活躍的政黨」阿拉巴馬州(Alabama)地方新聞平台《AL.com》表示,儘管該草案並沒有明確點名民主黨,但外界普遍認為《終極廢除法案》是共和黨刻意攻擊民主黨的產物,畢竟民主黨於1800年代初期與中期,多屬奴隸制度的支持者,美國南方民主黨當時力挺奴隸制的聲浪尤為鮮明,且在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後的數十年間,民主黨亦為反對民權改革的代表者。
文:張瑞邦(Tucker Chang)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共和黨籍參議員英格利亞(Blaise Ingoglia)近日向佛州議會提交《終極廢除法案》(The Ultimate Cancel Act),而遭「廢除」的對象正是民主黨,倘若該法案順利通過,則該州民主黨恐不復存在。美國《佛州公共廣播電台》(WFSU)則披露,一旦該法案通過,除了佛州民主黨將被「消滅」外,已參與選民登記的480萬名佛州民主黨選民,其原支持政黨的註記將被改為「無黨派」,但由共和黨所帶領的州政府會提供修改程序,讓這些選民能有機會加入「一個同樣活躍的政黨」。英格利亞辦公室在遞交該法案後也公開批評民主黨,宣稱該政黨於1840年、1844年、1856年、1860年和1864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NC)上,毫不掩飾地聲援奴隸制度美國在2011年時國會和白宮同意實行多年支出削減以遏制聯邦赤字。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在南海,中方建造人工島礁並用軍事設施加固,以控制戰略航道並阻礙美國海軍自由航行。
他認為美國空軍未來可更依賴無人駕駛的飛機,減少有人戰機的部署,「到最後還是得決定究竟是部署無人駕駛的飛機,還是繼續沿用有人飛機,我們還從來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負責美國空軍未來作戰規畫的希諾特,在五角大廈一次模擬北京在南海動手的機密兵推看到,彈藥充足的中國飛彈部隊能彈洗區域內美國仰賴的基地與港口,幾天內美軍作戰飛機與彈藥庫盡成廢墟。
北京近年在周邊的做法已將安全格局轉變為對其有利的態勢,增加美國的不利因素。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他說兵推結果顯示沒法單靠外線或內線取勝,「要保護台灣與日本,雙線戰力缺一不可,自此之後我們的兵推、模擬都是為驗證雙線結合的效果」。《華爾街日報》推出系列報導檢視美軍進入大國衝突新紀元所要面臨的挑戰,第一篇從美國空軍將領希諾特(Clint Hinote)的視角呈現美軍準備不足的前因與後果。
這使美國因應俄、中技術挑戰被推遲,然後當要做應對時又受到支出削減的束縛。」 希諾特2019年藉負責督導空軍未來作戰的職權時就組織過一場機密兵推,模擬共軍犯台並評估兩支美軍介入作戰的表現。」 新聞來源 華爾街日報:美軍要2030後才準備好 北京恐得手(中央社) 延伸閱讀 《華爾街日報》:美軍因應中俄競爭新局,調整作戰思維聚焦保衛台灣,但軍事轉型困難重重 英國《每日電訊報》:中國若軍援俄羅斯將改變戰局,且趁機驗證武器效用為侵台做準備 《紐約時報》:美軍陸戰隊加緊模擬作戰,視中國為假想敵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五角大廈表示,中國正在研發武器和其他能力用於摧毀對手的人造衛星,網攻也對他國基礎設施構成威脅。
希諾特說:「我當時的反應是天吶,按這種打法我們會輸。他說:「我還沒想好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中國進步如此之快及我們墨守的戰爭指導竟變得如此過時,我感到震驚。
美國軍工企業合併讓五角大廈的武器製造商選項減少、造船廠的造艦產能與極音速飛彈研發等追趕中國吃力、長年中東戰事導致美軍仍苦於招募足夠能部署到亞太的兵力、中央情報局(CIA)結束20年應對反恐與中東戰事泥淖後,才要開始回歸應對大國情報戰的核心本務。「我認為有辦法削弱中國的攻擊,但我覺得必須先重塑我們的部隊才能辦到。
」如今他在五角大廈的辦公室牆上張貼黃色便利貼,列出美軍若得化解中方攻擊所需解決的問題。五角大廈認為能使戰場態勢轉向有利美軍的許多尖端武器系統,要到2030年代才能準備就緒,這恐增加中國想趕在美國取得成果前先下手為強的風險。
五角大廈的年度研發預算已增至14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希諾特推動讓運輸機配備巡弋飛彈以增強盟軍火力、使用高空氣球攜帶傳感器和電動空中載具在整個太平洋島鏈上運送設備及人員等構想,這些雖已在實驗但都還沒進入實用階段。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克(Robert Work)說:「當時隨中東戰事每年耗費600億至700億美元,各軍種首長最擔心的是部隊戰備狀態下降,連帶使得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資源應對所有更高級的威脅,一如極音速武器。(中央社)美國經歷十餘年反恐戰爭後,2018年起才又把重心轉回應對俄、中,但如今武器產能、新戰法等各方面恐得要2030年代之後才能到位,而中國可能在此之前就先下手遂行目的。
此舉導致一系列全面性減支並阻礙軍事轉型,影響所及包含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自主作業系統和先進製造。當美國還陷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事期間,希諾特在派駐亞洲時就警告,中國的防空已強到美國非得出動最先進精銳的戰機才能突破。
」 按一些現、卸任國防官員與軍方司令的看法,儘管年度國防預算已增至超過8000億美元,但由於先前一頭栽進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尋求高端武器過程不盡順利、美國政府內部對預算規模及中國威脅緊迫程度分歧等,仍拖住美國轉向應對中國的步伐。美軍在中東與阿富汗戰場能成功,大多拜輕鬆取得空優加上對手裝備、能力皆差所賜,遇到中國時狀況會截然不同,屆時美軍得在亞太基地與港口全在中方火力覆蓋下作戰,所需的補給線既長且可能相對脆弱。
美軍正尋求尖端技術讓各軍種能即時共享目標數據,以便在數千英里範圍內作戰的美國陸、海、空三軍及太空部隊能協同作戰,這是待克服的難題之一。伊朗核子問題及俄烏戰爭也吸走注意力與資源。